从“乌金之海”到“推窗望海”

2024-11-01  电力快报 本站
1,048,296 浏览

因煤而建,因炭而兴。作为地处黄河上游,素有“乌金之海”美誉的资源型城市——乌海,如何转型?怎样发展?

“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2020年5月22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对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和殷切的希望。

近年来,从郁郁葱葱的公园街道到群鸟嬉戏的乌海湖畔,从草木青翠的绿色矿山到环境宜人的低碳产业园区……这座年轻的城市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贯彻黄河流域保护政策,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让电力赋能黄河之畔,让城市绿能涌动。

向绿而兴 赋能产业转型

9月28日,内蒙古电力集团乌海供电公司红泥湾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顺利竣工投运,此工程将进一步优化地区网架结构,满足广锦等高新技术企业的用电需求及国轩300兆瓦绿电项目的并网送出需求。

在“双碳”背景下,各类清洁能源发电量持续增长,低碳产业负荷需求日益上升。目前,乌海地区有光伏电站13座、风电场1座,总装机容量76.4万千瓦。与无限“风光”相呼应的,还有充分利用黄河水资源发电的海勃湾水利枢纽。截至9月30日,该枢纽已发电量4.11亿千瓦时,上网电量4.07亿千瓦时,为内蒙古电网发挥了调峰作用。

走进迸发绿色产业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蒙古华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PTMEG、PBAT新材料产业链一体化、内蒙古三维新材料有限公司BDO一体化项目等众多企业的优质项目集聚成势。为全力满足企业用电需求,乌海供电公司秉持“宁可让电等发展、不能让发展等电”理念,开展一个个配套供电服务项目,服务一座座现代化厂房加快落地,推动一条条生产线建成投运,助力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绿电”到“绿色产业”,乌海供电公司不断建强网架结构,提升新能源输送、消纳能力。加大电网投资建设力度,推动开展海南产业园新西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海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前期工作,配合乌海市政府创新研究乌海及周边盟市能源互济模式,推动乌海市与阿拉善盟、蒙能集团签订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实施总规模1200万千瓦“阿电入乌”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逐绿而行 绘就生态画卷

作为黄河入蒙首站,乌海从开启“蓝天工程”奏响生态治理先声,到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掀起绿色发展热潮,电力在地区生态治理长跑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海勃湾区新园社区是黄河沿岸的新农村社区,这里的居民刚刚经历了一场取暖“变革”,用电驱动空气能热泵,替代了燃煤炉,使户外的冷空气变成屋内的“暖气”。“曾经呛鼻的煤烟味儿和笼罩在村子上空的灰色烟雾不见了。”社区居民康俊岭一家是“煤改电”配套供电工程的受益者之一。2023年,他家更换了“电采暖”装置,“90多平方米的屋子,一冬天的取暖费比以往便宜了不少。”

内蒙古自治区“六个工程”实施以来,乌海供电公司高度重视,超前谋划,将“煤改电”配套供电工程作为解决乌海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实施“煤改电”项目总投资2.47亿元,通过“业扩包”项目计划,延伸线路、增容配变,完成台区改造,今冬将有9549户居民告别“火炉”取暖。

不仅如此,乌海供电公司紧盯自治区“五大任务”,积极参与重卡充电站建设,努力打造“新能源基础设施+新能源机械产业链+助推企业示范管理”的立体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乌海地区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新能源发展应用产业基地,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5年来,13座220千伏变电站、27座110千伏变电站,撑起了乌海这座城市的发展脊梁;

1753.76千米35千伏以上输电线路,打通了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电力脉动。

安全高效稳定的电网发展,成为清洁能源与低碳产业对话的桥梁,成为民生福祉与绿水青山相拥的生动实践,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乔安娜)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不承担任何侵权责任。